时政微纪录丨潮涌东方再扬帆——习近平总书记上海考察纪行
我知影幾个同學,佇這个城市做按摩、做全的,啥攏有。
我在觀賽地點等朋友時,也有順便幫台灣的跑者們加油。我體驗過跑馬拉松的辛苦與快樂,所以我也儘可能以理解跑者感覺的角度來加油。
考慮移動時間後,我再從中挑出了7個地點(4個車站)。這一天,我有到現場觀賽。8.5k的新御茶水(小川町)的觀賽地點是以姑且一試的心態設的。比賽時會打電話給我,向我確認我到達某個地點的預估時間。我在8.5k一直沒有看到大學同學,我有點擔心同學出狀況。
因為那時候我自己也在摸索觀賽的方法,而且我在8.5k也沒找到大學的朋友,所以沒辦法給對方適當的建議。這樣的場面或許不多,但是以後如果還有觀賽的機會,我可能會帶一小罐噴劑當預備。誰知一番苦心,足準備了兩個月,待到要和榮師傅見面,卻碰到了同欽樓「政變」。
聽說店又不關張了,要易主了,改了個名叫「同欽茶室」。他身邊這個花白髮的人,精幹身形,青黃臉色。先前有些風吹草動,我從傳媒的朋友和小湘那裡,時有耳聞。走到我們這一桌,他喜氣洋洋地說,毛生,恭喜發財。
甚至沒有平日勞碌的疲憊之色,面容舒展,更容光煥發了些。他很靈活地在人群中閃身而行,一路拱手,和每座的食客賀著新年。
我說,他要是就此退休,我就更得去看望他一下了。店裡出了這麼大的事,我怕他在氣頭上。其中呢,又重點地寫了同欽樓,難得文字間,埋藏不少機趣。叔公一口氣在點心紙上划了十幾個小籠。
而似乎人人也都認識他,老些的,都回拱手。說起來,跟這個茶樓文化的研究項目,算是我一個夙願。過了一會兒,便見後廚,搖搖晃晃地走出了一個胖大身形的人。這樣久了,我忽而覺得他這一遍遍講述的故事裡,有可以為之紀念的東西。
人頭攢動,茶博士穿梭其間,竟好像與所有人都十二萬分地熟稔,眼觀六路似的。這些都是小節,我就好脾氣地由著他興高采烈。
二來,榮師傅家空間其實不大,若是劈開整只「金枕頭」,那味道揮之不去,自然是滿室「馥郁」。香港的一個,是知名律所的合夥人。
作為同欽樓的行政總廚,辛苦了幾十年,榮師傅住得不算寬敞,甚至可說是簡樸。我對小湘說,我要見榮師傅。年久失修,空調轟隆作響。關於見面的年份,或是祖父最喜歡喝的普洱,來自哪個山頭。後來,發現了祖父的這本筆記,更覺得如冥冥中示。因靠近港大,後來一些年,我也很習慣多來幫襯。
一個談不上是老饕的人,竟在蓮蓉包上盤桓了許多筆墨,這足以讓我好奇。我曉得榮師傅中年喪妻,鰥居多載。
西環堅尼地城,四十年的老唐樓,兩室一廳。文:葛亮 引首.一盅兩件 市廛盡處有快閣,為行人茶憩之所。
我當時瞠目,渾然不覺身處香港鬧市,彷彿進了某個民國戲的攝影棚。下面的香燭,堆疊著幾個不甚新鮮的供果。
夥計便有些顧盼自雄,說我們家的蓮蓉,恐怕整個省港,也找不出第二家來。想九十六年的老店,波瀾壯闊也經歷過。我問,那榮師傅呢? 小湘道,他是前朝元老,自然不想留了。小湘說,你還不知道吧,裡面正在祕密地裝修。
這點暗潮,怕最後也只是一波微瀾,何足掛齒。我的目光,在窗前被經年煙火熏得發黑的神龕流連。
一個熟客剛坐下來,他便拿起只鉤桿,利索索地將來客的鳥籠,掛到天花板上,旋即便走去另張桌子收拾招呼。榮師傅臉上並沒有一些異樣。
我們在榮師傅家裡見了面最怕中魚時與隔壁釣線相纏,幾次的衝突都是這樣,都是搶食的模樣。
又一直說好多人的名字,我串不起來那些人,聽到最後連我自己的名字都覺得陌生。「看那麼久,你是要外帶喔?」她說。每次行程都差不多,成員不同,但對話跟活動都是那些,講女人、喝酒,船員海跤不就是幫忙綁餌或是先小睡一會,等等開始中魚就忙得要死。」我才知道這尾笛鯛俗名叫做紅槽,幾年後開始當職業海跤,才知道這叫銀紋笛鯛。
凌晨四點臭得要死,怎可以在這裡吃這些,聞到都快吐了。那些貓就這樣每一桌每一桌巡,她是牠們的撒糖人,像是每晚都有新船落成的狂歡祭典,撒那些剩餘飯菜骨肉,讓貓吃得飽飽,每隻都吃飽了就不會再靠過來。
」這句話總在看遠方有無日本的防衛船時說。殺開那尾紅槽後,內臟很臭,就像壞掉的下體,塞滿的胃袋就是禮物,一打開是糜狀摻雜螺仔殼碎片。
」 「好運歹運也是差了一兩萬。「唉唉唉,這尾海鰻都吃你螺仔耶,啊螺仔都吃什麼?」我問螺仔。
最新留言